〈獨家〉「三接」案沉箱工程危機四伏延宕多時 工程方法能否亡羊補牢?

由皇昌營造與泛亞工程共同承造的台灣中油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建港與圍堤工程(簡稱「三接」案),經過2021年12月公投案洗禮後,行政院與經濟部核定推出修改後加強保護藻礁的「再外推」設計方案,得以順利施工,台灣的「增氣減煤」發電政策似乎吃下定心丸。

根據台灣中油公司的資料顯示,由於三接案這一項位於桃園觀塘的「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建港及圍堤造地新建工程」,施工地點是一處開闊水域,既有臨時碼頭因閒置多年遭遇歷年冬季季風及颱風波浪侵襲影響,護岸設施已遭受破壞,而該址水深條件為(高程)EL.-4.5m(公尺)至EL.-6.0m(公尺),無法滿足新建沉箱之浮游吃水深度(約為7.6m~15.9m)需求,因此必須尋找其他適合地點製作沉箱。在考量交通運輸距離、後現場地大小及水域條件等因素,這項工程就選擇臺北港N8及N9場地作為沉箱製作基地。

三接案防波堤沉箱製作施放陷入豆腐渣疑雲

不過,近日卻傳出,三接案的「防波堤」興建工程進度延宕,問題就出在於台北港內的場地,製作出大批作為防波堤基礎的「沉箱」製作與拖放程序出現嚴重缺失,導致三接案疑似陷入「豆腐渣工程」的疑雲當中。

知情者向《前進新聞網》表示,對於三接案防波堤的沉箱品質相當憂慮,因為竟然有一大半已經製作完成的沉箱,在拖放過程中發現嚴重瑕疵,包括混凝土大面積的剝落以及鋼筋嚴重外露等重大缺失。

依據知情人士提供的水下影片可以看到,由60公分厚混凝土與2層鋼筋所構成,在海水中已經出現大面積的鋼筋裸露現象,而混凝土牆面也有許多剝落的現象。而且混凝土牆面只要用一隻小榔頭隨手一敲就粉碎,混凝土強度明顯不足,令人懷疑這是所謂「豆腐渣」工程。

三接案沉箱在海上投放空拍圖(讀者提供)
中油三接案沉箱在海上投放過程之空拍圖(讀者提供)
依據工程招標之進度,三接案防波堤等施工項目的合約當中的工程第三里程碑應該於2020年6月、也就是民國109年6月應該拖放完成33座沉箱。知情者透露,皇昌營造與泛亞工程團隊當初為了積極得標,在投標時就向台灣中油承諾,該團隊可以提早一年工期完成。也就是皇昌營造與泛亞工程團隊向台灣中油承諾108年12月拖放共37座沉箱。

可是,皇昌營造與泛亞工程團隊得標之後,對於三接案的沉箱製作與拖放進度卻發生延宕。知情人士指出,截至2022年6月份只完成30座沉箱,短少了7座沉箱還未完成。而且更令人驚訝的是,已經完成的30個沉箱當中有一半都有嚴重缺失。知情人士提供資料顯示,日前「皇昌-泛亞」施工團隊製作完成拖放到北防波堤段海域內的30座沉箱,但是卻傳出有15座沉箱在拖放過程中被發現出現混凝土破損、鋼筋外露等瑕疵,令人擔憂沉箱的結構安全,甚至進一步危及整個三接案的安全。

承建商稱沉箱遭船隻撞擊疑點重重

知情人士質疑,皇昌與泛亞向中油與台灣世曦表示,沉箱是遭到船隻撞擊,但若真是船隻與沉箱撞擊,為何船隻沒有傳出受損情況?此說法明顯不合理。

依據標案的資料顯示,原本2019年(民國108年)年底皇昌營造與泛亞工程就應該完成37座沉箱的拖放作業,但目前2022年也就是民國111年6月只完成30座沉箱的拖放作業,未能達到工程里程碑,已經導致第一期工程進度嚴重落後。

可是知情人士透露,儘管第一期工程嚴重落後,皇昌營造與泛亞工程仍持續完成許多項目的計價程序,取得工程款項,顯得相當諷刺。知情人士透露,據了解皇昌營造與泛亞工程團隊向中油跟台灣世曦回應表示,這批15座受損的沉箱分別有遭到工作船碰撞、機具碰撞,還有外力碰撞,才會造成損壞。

但是,泛亞工程與皇昌營造公司以及提供預拌混凝土的和昌國際工業等廠商,進行實際建造工程項目,這幾家公司理應都是有豐富營造經驗的施工團隊,但知情人士指出,這一批出問題的沉箱,可能是沉箱的施工程序有嚴重瑕疵,例如很可能是在移動時沉箱與沉箱之間相互發生碰撞而導致破裂,知情人士指出,這根本是不該犯的「低級錯誤」。

知情人士近一步指出,沉箱破損還有幾個可能原因,包括施工機具撞擊沉箱本體,或者是船隻撞擊沉箱、外力破壞都可能會導致沉箱受損。不過,這些撞擊的發生,在施工時絕大多數都是可以避免的,就在於施工單位是否認真看待工作流程的執行是否正確。

三接案工作船擱淺遭監院糾正早有前例

其實,三接案先前也曾傳出工程船兩度擱淺,遭到監察院糾正的嚴重事件。監察院於(2022)年4月19日上午發布新聞稿指出,中油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程工作船東坪8號2次擱淺事件,經監察院調查,發現中油任由承商採用不精準之免費海象預測軟體工具,進行海事工程施工準備,未採取最佳可行控制技術預先防範海氣象動態變化,且中油與廠商簽約時所訂之停工浪高標準又較為寬鬆,無法即時反應瞬變之海氣象,導致施工中船舶斷纜、擱淺造成藻礁受損。

監察院認為,工作船擱淺事故發生後,雖然中油公司已要求承商提升海氣象預報系統,並增強船機之硬體改善,但中油對於停工浪高標準仍寬嚴不一,對於災害防救之預防機制不足,監察院認定中油確有怠失。於是,監察院通過監察委員田秋堇、趙永清調查報告,糾正中油。

三接案2021再外推方案截圖(經濟部影片)
三接案於2021年「再外推方案」經過藻礁公投考驗,得以進行施工,但圖上方之防波堤多座沉箱卻傳出施工品質缺失(照片:截自經濟部影片)
已有工作船連續擱淺的前車之鑑,但是中油公司似乎對於得標廠商皇昌-泛亞團隊監督也不夠力。據了解,皇昌-泛亞團隊執行三接案的第一期工程從開工至2022年(民國111年)6月22日已生產179座沉箱,目前已有15座沉箱有缺失,不良率達到8%。可是,據傳這些沉箱完成計價的已經一百多座,現在卻傳出疑似沉箱混凝土品質不良與儲存施工不當的情況,造成在儲存過程中輕微碰撞就使得厚度60公分的混凝土外壁破損剝落、鋼筋外露以及生鏽,進一步破壞結構。據了解,皇昌施工團隊對15個破損沉箱進行修補,但是這就是導致原本應該於2019年(民國108年)12月完成37座沉箱拖放進度,卻到了2022年(民國111年)6月只完成30座沉箱的拖放,但其中15座破損,據了解,目前皇昌-泛亞也只完成5座修補,還有10座正在改善當中。

根據《前進新聞網》取得的資料顯示,「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建港及圍堤造地新建工程」第一期工程於民國107.10.26簽約,這第一期工程的工程里程碑『第四階段』應該在簽約次日的920個「日曆天」內,完成LNG卸收碼頭工程、北防波堤第34第56號沉箱製作施放工程以及南海堤建造工程,也就是應該在2022年(民國110年)7月8日 就該達成第四階段的工程進度。工程進度原本應該每年拖放沉箱25座,三年至少應該已經拖放75座。但是對照目前的沉箱製作與施放進度,這樣整個工程延宕超過一年,若再加上先前承諾的提早一年,要如期完工根本就是緣木求魚。

工程進度延宕,容或可以說是有公投案因素的干擾,但是台灣中油與台灣世曦工程以本身的營建工程技術自豪,團隊就以第一期工程撰寫出期刊文章一篇,題維:「沉箱製作船塢工法施工實務-以中油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建港及圍堤造地新建工程為例」,刊登在財團法人「中華工程顧問司」於2022年1月發行的《中華技術》期刊第113期當中,文章中也提到中油「三接案」選擇「船塢工法」製作沉箱的原因是:「因本工程的沉箱工程規模龐大、工期緊迫且海氣象環境惡劣,製作工法需有工期效率性(作業循環週期較短)和製程擴充彈性大(不受既有生產線限制)的優點,考量區域環境、陸域後線、水域水深、環境生態及在臺北港內製作之匹配性,最後採用較為普遍及成功率高的浮船塢工法。」不過,文章中並沒有提到這麼多座的沉箱為何會出現各種破損、鋼筋外露等缺失。

魔鬼出在細節中 專業人士指沉箱製作養護需細心

倒是此文章中出現一些製作細節,包括選用「活動(滑動)模板」製作法,沉箱澆置完成後至少需要養護24小時,之後才可開始拆模。知情者指出,很可能就是沉箱製作品質出問題的關鍵。上述文中也提到:「浮船塢工法可依照沉箱尺寸、水深、浮台船載重能力等條件,分為一次完成工法及二次加高工法,並採用滑動模板施作;沉箱製作流程包含底板放樣及組模(固定模板)、PE布鋪設及鋼筋綁紮、底板混凝土澆置養護、內外艙牆活動模板組立及試車、艙牆鋼筋組立(包含預埋件組裝,如外牆進水口、內艙牆通水管、拖索環及安全掛鉤等…)及混凝土澆置,此流程重覆進行至到達沉箱完成高度為止,而最後一升層混凝土應適當養護後(至少24小時,冬季時期通常會更久),再進行拆模作業,以免破壞混凝土完成面或產生嚴重裂縫。」由此專業文章看來,沉箱製作品質的「魔鬼」,可能就是藏在這細節當中,會不會是因為趕工而忽略某些流程? 令人懷疑,三接案當中15個品質有缺失的沉箱,不只是單純因為碰撞而導致的?

接下來三接案的第二期工程也即將開始招標。國家投資鉅額的三接案工程,負責的台灣中油公司與台灣世曦工程、皇昌營造與泛亞工程理應提出說明,要如何亡羊補牢。此項工程標案,已經是採取「最有利標」招標了,營造與工程廠商都有合理的利潤,不應有疑似草率施工或是在品質管制上鬆懈的任何理由。若「皇昌-泛亞」施工團隊,對於如何如質如期完工提不出保證,或是無法令公眾信服,經濟部與國營事業中油公司於第二期工程招標時,自然不能再讓專業能力不足、對於工程品質無法達標的廠商團隊得標,否則將嚴重危及台灣的能源安全,也對不起納稅人們的血汗錢。

(編按:本文為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