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表示,鑒於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且考量全台灣已進入大規模流行階段,為保全公衛防疫及PCR採檢量能,並利感染後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死亡之高風險族群,儘速給予抗病毒藥物,降低病情惡化之風險,諮詢專家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病例定義,民眾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不分年齡及族群,經醫事人員確認,或由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結果陽性者,即可研判為確定病例,並自今(2022)年5月26日起實施。

指揮官陳時中也說明為何不早一點實施,最關鍵原因在於全國的社區篩檢站快篩和PCR陽性一致率需達8成到9成以上,且偽陽性要低。

指揮中心宣布5/26起快篩陽即可診斷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5日宣布5/26起快篩陽即可經醫師診斷後確診(圖片來源:指揮中心)
陳時中25日下午在例行疫情記者會上說明快篩陽性新措施,陳時中特別提到,包括新北市在內許多縣市首長多次提出要盡快上路快篩陽性措施,但從學理面來講,陽性預測率越高、偽陽性的可能性就越低,新北市遠較其他縣市陽性率高,若只單讓新北市和台北市先上路,那恐怕讓各地湧入民眾來做篩檢,會衝擊雙北市的醫療量能。

陳時中說,快篩陽性經醫師評估後確診到明天(5/26)上路,因為目前全國的各區社區篩檢站的快篩經PCR陽性一致率達8成到9成了,偽陽性機率低,所以決定明天起上路。

指揮中心也公布近期六都的社區採檢站陽性一致率估計,包括台北市93%、新北市97%、桃園市80%、台中市95%、台南市90.8%、高雄市86%。

指揮中心提醒,民眾預約視訊診療或前往社區篩檢站、醫療院所(含衛生所)請醫師現場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時,請配合下列事項:

一、自行快篩陽性後,於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寫上檢測者姓名及檢測日期。

二、將檢測判讀後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

三、如至診所請醫師確認,應以夾鏈袋或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診所。

四、配合於醫師視訊或現場評估時出示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

五、外出時務必佩戴口罩,請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或家人親友接送(雙方應全程佩戴口罩)。

指揮中心進一步提醒,屬於住家居家照護對象,以1人1室(單獨房間含衛浴)為原則,同為確診者得多人1室並進行7天隔離。每次浴廁使用後均適當清消,可於無獨立衛浴房間隔離。解隔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指揮中心說明,有關確診個案於隔離期間請參照「COVID-19確診個案注意事項」,並特別注意下列事項:

一、填寫「COVID-19確診個案自填版疫調單」,自主回報症狀、風險因子、密切接觸者。

二、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立即通知所在地政府衛生局或撥打119就醫,以119救護車為原則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 (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

三、有其他症狀或醫療諮詢需求,請以手機APP或電話專線聯繫遠距醫療或居家照護醫療團隊評估。

指揮中心25日同步宣布PCR採檢條件調整
指揮中心25日同步宣布PCR採檢條件調整(圖片:指揮中心提供)
另外,PCR採檢條件也配合快篩陽性判定確診同步調整,若醫師與患者之間對於家用快篩結果沒有共識的話,或是有危險因子者,以及第一線醫療工作人員,都仍然可以進行PCR檢驗。指揮中心今天並且公布快篩陽性後診斷確診病開立藥物流程。

首先,快篩陽性的民眾仍可經社區篩檢站進行PCR採檢,並返家等候檢驗結果,這是第一種方式。第二,快篩陽性民眾需實地或遠距診療就醫,經醫師診療達成醫病共識並進行通報,評估符合抗病毒藥物使用資格,就可開立及領取抗病毒藥物。

若醫師無法確認快篩結果,還需要再做PCR採檢,但就算確診,也不一定需要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若沒有風險因子或未超過65歲以上者,可視病情開立其它相關藥物。指揮中心也提醒,病患須依照醫囑服藥。

指揮中心提醒,實地採檢或診斷包括醫療院所或社區篩檢站,或在實地看診時可以再次執行快篩取代PCR採檢,確認快篩陽性後進行通報及評估開藥;若就醫院所有配發抗病毒藥物就可直接領藥,若非藥物配賦點,可持處方箋到配賦點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