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P3實驗室已離職人員感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事件,根據中研院內部最新調查顯示,這一名染疫的個案為新進人員,當時仍在訓練中。而調查過程中調閱錄影帶,發現含染疫個案在內的3名人員,11月24日當天離開實驗室穿脫裝備,僅1人穿脫程序正確。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12月13日邀請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中央研究院就「中央研究院P3研究室實驗人員確診COVID-19感染途徑及後續防疫因應作為」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13日上午在立法院報告中表示,P3實驗室染疫案初步調查結果,發現5大問題,第1點是小鼠咬傷意外事故未依院內環安衛規定及該實驗室標準流程通報;第2點是實驗室環境污染疑似操作未遵照該實驗室標準流程,如未在生物安全櫃中操作小鼠,責任歸屬仍待確定。

第3點是該實驗室個人防護裝備穿卸流程未完全依照標準流程,廖俊智說,經查錄影帶紀錄,11月24日共有3名人員一同進入P3實驗室操作,當天3人離開P3實驗室於除污室卸除個人防護裝備時,個案未依流程進行,且3人中僅有1人正確。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提到,這3人於P3實驗室疑似未穿著鞋套,且於中控室更換鞋子,經調查11月21日錄影帶紀錄,個案脫除流程也於脫防護衣前先拿下口罩。再進一步依據個案訪談紀錄,被咬傷的助理人員在11月中旬當天,僅戴單層手套,不符合標準作業流程。

由於根據錄影帶與訪談紀錄比對,有顯示出人員在「個人防護裝備」(PPE)穿脫流程不符合標準流程情形,廖俊智說,這部分責任歸屬仍待確定。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也表示,第4點是證實案16816為新進人員,仍在訓練中,疑未得到足夠操作訓練;第5點是經調查發現,該實驗室操作過程中,疑似未有管理或資深人員於中控室監控。

廖俊智表示,針對上述經過初步調查結果發現的5大問題,單位及院方應加強督導,重新審視督導機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說,已要求中研院12月19日前函送調查檢討報告,以了解實驗室運作情形、人員操作實務及相關生物安全管理運作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