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日前發表2022年元旦講話,自然有其重要的政治意義。面對新的一年台灣所面臨的國際、兩岸與國內情勢,總統必須站在制高點描述當下的機遇與挑戰,同時說明政府的因應策略。

平心而論,兩岸因素自然是牽動所有政策走向的主變數,特別是2022年中共即將召開第二十次全國黨代表大會,中國當下的政局與習近平的權力佈局不僅影響國際政治的板塊,兩岸關係與國內政治必然鑲嵌其中,出現微妙且複雜的連動關係。在這個背景下,總統的元旦講話民可視為在兩岸關係中主動找回話語權的作法。

翻開民進黨執政的歷史,元旦講話往往是在兩岸關係釋放重要善意或訊息的時間點,這可從陳水扁彼時「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或「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說法中得到解釋。

此外,2019年習近平針對《告台灣同胞書》發表「習五點」談話前,蔡英文的談話自然有時間差上的效果。蔡那年提出的「戰略防禦,戰術防禦」的論點,剛好與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得民進黨在2019年一系列兩岸議題中取得了詮釋權,不論是韓國瑜訪中進入中聯辦、香港反送中或中共介選作為都成為在野黨沈重的包袱。

同樣的邏輯也出現在2020與2021年的講話內容。為了因應中國的銳實力攻勢對台灣民主政治的衝擊,同時延續前年蔡英文所強調的「民主防護網」,立法院通過了《反滲透法》作為施行防禦式民主的法源基礎,蔡總統之所以以「堅韌之國」作為元旦講話的主軸,就是因為疫情入侵與中國滲透是台灣最主要的威脅來源,政府治理與民主政治是台灣最堅實的防護罩。

蔡英文去年是以「如常生活」作為整個講話的主軸,並以台灣的防疫軟實力與防疫新生活的各項政策,連結內政、兩岸與世界,這是一種由內而外、同心圓式的敘事模式,簡言之就是「世界的台灣」的意義象徵。這樣的政治高度,自然與習近平新年談話所強調的「中國的世界」、刻意排除自身責任的說法形成強烈對比;簡單說,台灣努力在幫世界處理問題,然而世界卻很辛苦地解決問題,更遑論去年一整年,中共在外交軍事上對台灣採取的壓制與恫嚇作為。

鑑於2019-2021年以來的文本脈絡,蔡英文今年的講話則是以香港問題作為切入點,同時連結兩岸關係,成為一個完整的論述架構。蔡強調:我們持續呼籲對岸不要剝奪香港的民主與人權,也嚴正抗議針對我方的軍事侵擾及外交打壓,對岸的這些行為,都無助於維持區域的和平穩定。」她在兩岸的立場向來是「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同時也要提醒北京當局,不要誤判情勢,更要防止內部軍事冒進主義的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已不再重申就職演說與去年國慶的內容,因為意圖改變台海現狀的責任十分清楚,台灣政府的立場也十分明確。

在此背景下,蔡英文認為台灣的機遇仍是在經濟上的表現。去年台灣每人GDP,首次超過3萬美元,如果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每人GDP更已經超過許多OECD國家的水準。國際貨幣組織(IMF)也預測,台灣將在今(2022)年重返全球前20大經濟體。

另一方面,蔡英文認為台灣主要的威脅來自於疫情、中國文攻武嚇外,通膨與房價也是後疫情時期各國政府共同面對的問題,為了面對、處理這些挑戰,台灣必須繼續朝著全球共識邁進、保持經濟發展勢頭、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維護國家主權是2022年是「穩定治理」的四大主軸。這個民意趨勢似乎在四項公投結果中找到了答案。

(原文刊載於《上報》,感謝張宇韶先生同意授權全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