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網站4月27日於「中共20大前瞻」欄目,刊登一篇由作者「安德烈」署名的評論文章,標題為「“小罵大幫忙” 親北京的多維新聞為何突然停運」,深入的分析創辦多年的《多維新聞網》於昨(26)日宣布停止運作的消息背後原因,極具參考價值。對於台灣議論多時的「大外宣」、「在地協力者」等話題,還有多維曾在台灣的編輯部運作,都引起台灣讀者的關注,因此轉載此文,供讀者參閱。

《法廣》原文如下:

有海外媒體今日以 “驚傳”來指經營多年,對象指向海外的多維新聞網,突如其來停止運作的消息。

多維親北京自不待言,也被視為是中共大外宣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共在大外宣領域投下重金,多年來並未取得顯著效益,除了身在海外,心向北京,不讀外媒,沉浸在中文官媒話語系統的“愛國者”,大多已三心二意,甚至棄之而去。光說假話,虛話,吹捧當局的話,不是新聞,久而久之,市場十分地稀薄。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多維新聞於1999年由海外民運人士何頻創立,2009年被親共港商于品海收購後,編輯方針大變,且把原來在紐約的編輯部遷往北京,被外界標籤為中國政府的大外宣。據指,于品海在收購多維前,曾進入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學位。

分析人士指大外宣也有細分,一種是官媒直接外派,一種是中資在海外投資的媒體,還有在海外幫助北京從事宣傳工作的力量等等,有些甚至帶有國安機構的背景。名義是做新聞,實質是為當局幫閑,在海外除了特定的圈子,其實市場十分地有限。

一些親北京的對象指向海外的媒體,也試着突破官媒桎梏,探尋一些空間,報道上有時採取被形容為“小罵大幫忙”的策略,藉以擴大影響力,也擴大本身的生存空間,多維當屬此列,但更精確地形容,應屬“小議大幫忙”,“小罵”似也難以被目前的北京當局容忍。

遠的不說,就以近期多維網對上海清零的報道,就有探究如何治理疫情更好的意思,文章自然都披着冠冕堂皇的官帽,先稱頌一番習氏治理多麼有效,然後引出一些具體的不足,提出“完善”的策略,可以視之為“獻計”。

比如,對於上海封城,百姓怨氣衝天,多維也載文質疑封城:“無不是今日封五城,明日封十城,得一夕安寢,而新冠又至矣。” 結果:“企業倒閉、生產停產、民眾失業、房屋斷供。如今,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人們最大的恐懼已不再是新冠病毒,而是更為棘手的生活失序、經濟壓力等問題。”該文呼籲:“中國到了必須進行防疫路線自我省思的時候”!

海外有一些背景模糊不清的中文網站,有被指“反習不反共”的,有些政治觀察人士試圖從中窺測一二中共黨內鬥爭的情形。多維應不應算入此列?但該刊也有文章被形容“逼宮”,“高級黑”的。

比如多維2018年12月3日轉載『多維月刊』題為『極左撕裂中國,習近平應負起責任』一文,文章回顧當時一連串爭議事件,包括民營經濟退場論、高考政治審查及浙江吹捧「楓橋經驗」等,暗示習近平專權和仿效毛澤東,指中共現時理論不足,建議中共檢討云云。多維網轉發該文時的引文更為直白,指習近平「就是想成為另一個毛澤東」,而習作為快將滿百年的大黨核心,「必須進行自我檢討」云云,文章刊發後引發熱議,多維一天後把文章下架,改頭換面為『防止極左撕裂中國 習近平強勢撥亂反正』。

多維老闆于品海,旗下還有『香港01』等媒體。多維上的許多文章從前者轉載而來。于品海近來在香港問題上撰文支持北京頗多,有的文章似在直接宣傳北京旨意,責怪港人或香港行政當局不能深刻領會北京的好意。

其中一篇題為『香港人聽不明白“哲學題”』,文章的背景是,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香港回歸25周年批評港人不理解當初鄧小平承諾的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是一個“哲學概念”,引發海外嘲諷和批評。但于品海的文章形容北京對港府“治理缺陷”的批評是“溫柔的訓斥”,對香港人來說,“這種‘訓斥’還是過於委婉,甚至啟人疑竇,以為就像‘五十年不變’一樣是一條哲學題。香港市民大都知道,如果‘一國兩制’做得好,中央和市民都滿意,‘五十年’就不會是期限,憂慮大限將至只是庸人自擾。”

一筆掩蓋了北京多年來對香港一國兩制的蠶食,從擠壓發展到替香港製定國安法,從而赤裸裸地一變而為鎮壓的殘酷事實。似乎一國兩制假如堅持不到“五十年”,都是港人做得不好。

『香港01』健在,多維已停運,自身的解釋是“內部業務調整”,也有內部消息指是“常年虧損”。據知情人士,大外宣旗下媒體,幾乎都是虧損的,目的不同,難道還要指望它們賺錢么?

時政評論人士張傑發推說,多維“偶爾也會發一些批習的文章,但更多是帶風向。我猜測它屬於中共某派勢力,可能文章激怒了習。誰會是新的多維網呢?我預感一個新的大外宣將會很快浮出水面。”

親北京的多維也終於辦不下去了,財務問題還是其他問題?有分析認為,原因很難說,但是今天北京的政治氣候很不好,眼裡揉不得一點沙子,“小議”也好,小罵大幫忙也好,也難以見容。就以清零來說,明明科學上行不通,還造成許多嚴重的次生災難,但清零既已是黨中央最高領袖制定的不動搖的國策,豈能有一點點“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