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到槍擊身亡事件,聽說昨天(7/08)我在「關鍵時刻」的分析被油管鎖了,那就用文字再說明一次。(編按:感謝 吳崑玉  授權臉書文章)

一、犯案槍械
1.應為「自製雙管霰彈槍」,類似土造鋼筆手槍。
獵槍或市售霰彈槍或改造玩具槍,其口徑多為12g(18.5mm),但照片中槍管與人體比例來看,其口徑約有30-40mm,不太可能是單彈頭彈藥,可能是用水管來做槍管,鋼珠、鐵釘等物來作為彈丸。只要裝藥足夠,10m內殺傷力很強,但不能遠射。3-5m內,任何槍枝不需瞄準都能打中人體。

日本媒體分析行刺安倍晉三的兇器為嫌犯自製霰彈槍
日本媒體分析行刺安倍晉三的兇器為嫌犯自製霰彈槍,由木材與自製金屬槍管組成,再纏繞黑色膠布,下方並有擊發用的電池與電線(照片:網友提供)
另一圖,槍枝下握把前方有兩根小管子,接電線出來通往槍管後方那兩個白色套筒,那應是一種「電花引火」裝置,是土製炸彈常用引爆手法。其扳機就是電路接通介面。

依照槍擊現場影片來看,其大量白煙,顯示其裝藥為黑火藥。現代市售制式槍彈均使用無煙火藥,沒有那麼大的煙。這種煙霧規模,很像17世紀的燧發槍或鳥銃。

這支槍擊發原理,是扣扳機接通電路後,電流通到槍管後方電花引火裝置,引燃黑火藥,將彈丸「噴」出去造成殺傷,這也是台灣俗稱土槍為「噴子」的原因。

這把槍應為嫌犯自製,黑火藥可以取自鞭砲,或用硝石、硫磺、炭粉自己研磨,按比例調配。如此就無法以彈追槍,以槍追人,形成完美斷點,刺殺案結論很可能是「孤狼」犯案。如是組織計劃犯罪,也是很完美的損害控制手法,無法擴大追查。

二、擊殺手法
槍枝設計時為雙管,顯然嫌犯設計時就準備開兩槍,因為單管體積小較好隱藏與攜帶,做雙管的動機就是要保證能開兩槍,因此犧牲體積也是必要的。嫌犯在三秒內連開兩槍,這是特種部隊或CQB戰術中的標準作法。SAS演練射擊劫機恐怖份子,也是要求連開兩槍,一槍打胸,一槍最好能打頭,因為要防對方有穿防彈背心。而嫌犯對安倍的射擊也應是如此,第一槍打胸,第二槍調高打頭,所以安倍才會心臟穿刺,頸部重傷。但彈丸動能不足以穿透人體,所以安倍後背可能被打得跟篩子一樣,但前方襯衫只看見少量血跡。

有這種連開兩槍的心思、設計、與動作,顯示嫌犯是受過正規近戰訓練的,不是那種仇恨犯罪肖ㄟ等級人物。即使曾為日本海上自衛隊軍官,其單位也應不只是一般海員,而是與特戰有關單位。不然你隨便拉個艦長來看看,恐怕都不會有這種連開兩槍的習慣。

至於有人分析說第一槍沒打中,我不這麼覺得。霰彈鋼珠或鐵釘負載動能小,缺乏制止力,打到人體時會穿透皮膚,但沒有動能將人擊倒。警用手槍要用圓頭子彈,便是為了取得制止力,一打到人體像被拳頭重擊,立即倒下。但軍用尖頭子彈穿透力強,制止力弱,美軍在伊拉克便發現,許多恐怖份子被射中好幾槍後還在往前跑,那是因為組織破壞與流血還沒發生作用,大約要至少6秒,人體神經與血流傳遞才會反應過來。

所以,安倍挨第一槍時應有感到背後被重擊,但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什麼事?其深色西裝也蓋住傷口,看不到流血。第二槍時才倒下。

三、接近與撤離
我們這種選舉場跑多的人,幾乎一眼就能認出一群人中的怪異份子,像喝醉酒的,或準備來鬧事的,其眼神動作都會有某種怪異的特別味道。通常我們就會走到他附近去,以便有動作時快速「處理」他。

日本產經新聞討論安倍遇刺時維安部署問題
日本《產經新聞》討論安倍遇刺時嫌犯開槍前後動線與維安部署問題(圖片:讀者提供)
但這個嫌犯超級冷靜,後方觀察待命時還跟著拍手,完全是個路人甲,一秒鐘前都看不出他有犯案傾向。而且他的站位,應是早已觀察到安倍隨扈組沒人顧他後方而選定的。接著他等到安倍上台開始講話才開始接近,因為這時講話者至少有三到五分鐘不能移動,固定目標才好下手。此時他才慢慢接近,舉槍射擊。

嫌犯犯案後並未企圖逃跑,而是讓人撲倒逮捕。顯然他也已經算到這一條,甚至佈置好家中被搜索,要放那些東西來鞏固他是孤狼恐怖份子的形象。所以家中土製炸彈應是道具,不是真要幹什麼大事。如果他槍擊完安倍後還想再幹一票大的,他會立馬拔腿狂奔跑離現場,甚至佈好撤離路線,脫離一團混亂、隨扈與警力不足的現場,其逃走機率還是很大的。

結論:
這絕對是預謀犯案,而且大機率是政治動機犯案,但嫌犯有意遮蓋這一點。沒有槍枝來源等線索,沒有追查逮捕過程,他本身就形成完美斷點,所有警方追查與偵訊,只能以他的說詞為準,而其反覆說詞會令偵查者毫無可信佐證。而且奇怪的是,此人至今好像沒有家人,沒有朋友、沒有工作、沒有社團,完全孤立於社會生活之中,看似一個宅男,其實是完美的一次性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