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了制衡中國不斷擴張的野心,推出「印太戰略」,日後會如何發展?在日前「習拜會」試圖恢復兩國高層軍事對話後,印太區域以及台海情勢又會如何發展?引發高度關注,今(22)日晚上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Hello Taiwan協會共同於思享森林咖啡館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28場,也是「鏈結世界」系列的第4場座談,主題是「中國鬧事,世界有事!細數印太戰略的前世今生」。

活動主持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陳方隅表示,全球已有超過十個國家或超國家組織提出印太戰略、印太白皮書、甚至是更具針對性的中國戰略;世界各國不斷強調印太區域「自由與開放」的重要性,並思考如何結合盟友,共同面對中國崛起的威脅。台灣身處第一島鏈的核心,此時更該思考我們在印太區域中的戰略位置,對外交政策提出完整的整體規畫。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 郭育仁以輕鬆的方式解說「印太戰略」,他說「中國這個大怪獸,是美國不小心養出來的」,1992年美國柯林頓政府上台後,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世界工廠」;此後23年,中國經濟成長17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國防預算也隨之成長13倍,到了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已超過3千億美元,已可支付中國全年度的軍事支出。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共產黨逐漸失去內部權力平衡,從2013年開始從東海、南海甚至到台海地區,意圖單方面改變現狀,這讓美國忍無可忍,終於提出「印太戰略」。

郭育仁說,現在印太戰略以「四邊安全對話機制」(QUAD)和「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為中心,全力強化印太周邊國家的戰略合作及資源整合。台灣則被美國視為「北約之外的重要盟國」;美國在去(2022)年通過法案,無償提供價值10億美元的軍事裝備,提高台灣的軍事能量。不過,台灣、韓國、日本及美國都將在明(2024)年展開選舉,為印太戰略的未來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 宋文笛提到,澳洲是印太區域的風向球,它位居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緣要衝,既是美國在南半球的重要盟友,也在拜登年代一躍成為印太戰略壓艙石,「四邊安全會談」和「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的核心成員。在美國高舉印太戰略之後,澳洲挺身成為第一個公開發聲反對中國「戰狼外交」的國家,隨之泛起世界各國反對中國外交干預的氛圍,讓世界各國意識到,大家只要團結起來,就不用畏懼強權施壓。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馬準威指出,隨著中共推動軍事現代化與強軍夢,解放軍在西太平洋的活動範圍持續擴張。在軍事層面,中國刻意拉攏太平洋西南周邊擁有良港的國家,以便柴油潛艦的進行補給;在經濟層面,中國組織「全球南方」,用經濟手段來影響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舉動對周邊國家而言,理性選擇就是加強彼此的軍事聯繫,美國則順勢在冷戰時期建構的同盟體系基礎之上,進一步連結印度洋,最終匯集成「印太戰略」。馬教授說,如果中國崛起的趨勢不變,在可預見的將來,周邊國家的「抗中」軍事同盟的動能會愈來愈強,印太戰略同盟體系的發展,也將隨之緊密並擴張。

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說,印太戰略作為中國霸權崛起的應對措施,涵蓋地緣政治、區域衝突及經濟戰略等關鍵字。以韓國為例,因薩德議題中國祭出限韓令後,導致韓中經貿往來不若過往熱絡,近期更出現鉅額的貿易逆差。此外,北韓的威脅仍持續不斷,而中國看似又無力制止北韓,在國家利益的考量之下,韓國對外政策出現轉向,尹錫悅總統於去年12月發布了「自由、和平和繁榮的印太地區戰略」報告書,也就是韓版的印太戰略。

董思齊表示,韓版的印太戰略除軍事安全考量外,更涵蓋貿易、經濟及科技等多個面向,對於平衡地區勢力結構以及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具有重要意義。而日韓雙方的和解以及美日韓軍事同盟的建立,更宣示印太地區民主陣營的逐步集結,以集體的力量來維繫區域的和平穩定。

除分析韓國外交政策的轉變,董思齊亦強調,雖然習近平國家主席說沒有2027或2035的攻台計畫,但中國對台灣主權的覬覦是不容質疑的常數。從維護國家利益的角度來看,我們要守護台灣的民主,必須要知道那些與我們擁有共同價值理念的國家的轉變。因此,除國內必須要凝聚跨越世代的政治共同體共識外,青年朋友也需要更有國際觀,而在了解國際局勢變動的同時,也要做出最有利國家利益的選擇,才能真正守護我們的國家與我們的民主。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台灣需不需要自己的印太戰略?」、「新南向政策如何與盟友接軌?」、「調適最佳狀態而非選邊站」、「台灣是印太戰略的第一線守門員」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活動持續舉辦,將於11月29日晚上在思享森林辦理第29場、「看見台灣系列」第4場活動,主題是「責任政治?還是權力分贓?你的一票如何決定台灣憲政體制的未來」,由公共策益召集人/台灣智庫副執行長 董思齊主持,邀請中正大學政治系 蔡榮祥教授、東海大學政治系 沈有忠教授及 張峻豪教授、中興大學國政所 譚偉恩教授、東吳大學政治系 陳方隅助理教授與談,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