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導致先前已有許多學校幾乎都全面實施遠距教學,儘管有少數縣市宣布6月6日起回復實體教學,但這段期間仍造成許多孩子上課受影響,尤其是偏鄉的孩子,明顯得遭到「數位落差」的衝擊。立法委員劉建國今(30)日上午邀請台灣法律科技協會江雅綺理事長、台灣數位文化協會陳文良執行長以及中正大學經濟學系蔡明宏教授,共同探討在現今疫情下,如何消彌數位落差所帶來的衝擊。

立委劉建國表示,遠距教學、視訊問診甚至是數位支付等,這些數位科技過去政府都持續在推動,但這兩年因為疫情來勢汹湧,使全民生活產生改變,導致遠距教學、視訊看診以及數位支付等,這些數位科技應用迅速的走進大眾的生活中。

立委劉建國指出,雖然數位科技加快腳步走入我們的生活,但也發現,相關的軟硬體及配套措施都還有缺失或沒有完備,如監察委員賴鼎銘、浦忠成、葉大華在年初所提調查報告中很清楚說明,疫情期間教育部實施遠距教學,偏鄉學校部分學生家中無遠距教學設備或設備不足,無法正常上課。並指出六都中小學學生家中,沒有遠距設備的比率都低於20%,但雲林、嘉義、屏東和花東地區,缺乏設備的比率卻在20%以上。

立委劉建國也提及,雖然行政院為消彌數位落差,推動「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計畫,針對偏鄉小學,每人補助一台平板,而非偏鄉地區每六班級補助一班,共計補助雲林縣21,483台平板電腦。然而除偏鄉學校外,也存在一類型學校為「非山非市」,在雲林縣內非山非市學校就有22間,全國共計有434所非山非市的學校,這些學校同樣也是資源上的弱勢,質疑在此次疫情下,學校施行遠距上課,這些學校的學生是否有相關資源介入協助?

同時立委劉建國也擔憂,學生大量應用數位科技上課時,相關的網路安全誰來把關?如何在學生使用遠距上課或上網查找資料時,可以避開網路上不良內容與資訊,同時提升學生是在數位安全及法制的認知,也是眼前當務之急。

成長於雲林的台灣法律科技協會理事長江雅綺表示,自己從雲林長大、到台北求學工作,深刻了解台灣並不是「平的」。雲林是全台灣最窮的縣市之一,國家對雲林各方面的資源建設本來就相對不足。現在疫情期間,遠距教學和遠距活動需求大增,數位落差的問題在資源稀少的雲林特別嚴重。尤其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設備不夠、更令人擔心的是有了上網的工具之後、有沒有同時提供這些孩子使用工具的知識。上網會有的各種智財、資安、隱私、詐騙…等問題,成人都會上當,也需要教導孩子們如何在元宇宙中自我保護。

長年關注數位落差問題的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執行長陳文良表示,最近媒體報導的雲林男童到圖書館進行遠距教學案例,反映出偏遠地區的邊緣家庭在遠距教學所需的硬體基礎設備(筆電/平板,寬頻網路,行動裝置)缺乏的個案,以台灣目前各種社會救助方案、公益團體與線上教學的偏鄉設備贊助、企業基金會對於教育相關方案的優先性來說,此一案例應非普遍現象。不過,無論是何種原因,只要有這樣的現象,教育和社政單位都會進行追蹤確認沒有政府資源與社會資源的漏網個案。

中正大學經濟系教授蔡明宏表示,新冠疫情爆發迄今,各國政府經常採行封城、停班、停課、遠距學習及建議居家工作等措施。就學生學習的層面而言,採行遠距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從近來研究報告指出,家庭社經背景差異性會進一步加劇此措施對於學生們學習效果的影響。例如:父母親學歷較低、所得較低或位處資訊取得較不便利地區的學生之學習效果,會受到較大的負向衝擊。因此如何在防堵疫情肆孽的過程中,政府如何提供資源配置以減低社經背景不平等加劇疫情對學生們產生的負向衝擊,將是一個即時且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