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是陳文成事件41年周年紀念日,台大學生會、台大研究生協會和陳文成基金會,在陳文成博士當年受難的地點、去年甫設置的紀念廣場舉辦晚會。台大歷史系周婉窈教授表示,陳文成紀念廣場經過十多年學生接力才得以設立,然而廣場上的紀念文字卻受校方多次阻撓,不能以陳文成的母語台語寫上羅馬拼音,更不寫上「被殺害」、「轉型正義」等字樣,她惋惜地說「這是未竟之業」。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董事長楊黃美幸開場致詞時表示,能夠享受自由,是許少政治受難者在綠島,及其家庭在本島受盡多少磨難所得來的,受苦的人是沒有聲音的,有聲音的是活在現代的我們,期盼年輕一代的台灣人,能夠為了人權、正義而出聲。楊黃美幸也說,陳文成紀念廣場的設置過程並不簡單,期勉大家站在歷史上正確的一面,繼續為了台灣的團結而打拚。
周婉窈表示,多年來與學生一同爭取在台大校內設置紀念物,回首過往多年努力,她說紀念碑雖然是紀念過去,但卻是為了島嶼的未來。從一開始希望設置紀念碑,到後來有了廣場、有藝術的參與和三一矮牆,這樣的演變比想像中更好。她說,廣場中的三一矮牆寫著「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是由陳文成就讀大學時的老師數學系楊維哲教授所提的文字,周婉窈強調,這是歷經十年學生接力奮鬥而來的成果,不過在爭取過程中,關鍵的「被殺害」、「警總說陳文成是畏罪自殺」都不能寫,甚至連「轉型正義」四個字都不能寫。此外,由於台語是陳文成的母語,當時希望至少在廣場名稱下加上羅馬拼音,卻被校方拒絕,這三個不能寫的關鍵字及台文的消逝,是紀念廣場的未竟之業。
如今促轉會熄燈,轉型正義被移交給各部會接手,周婉窈也擔心轉型正義變得日常化、官僚化。她也勉勵,轉型正義應有方向、應有政治的意志,雖然前景不樂觀,但不能放棄,民間力量必須團結,從台大出發,要讓更多台大學生知道陳文成廣場,了解廣場設置的過程及重要性。她說,台大甚至應該設置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的紀念廣場或碑文,這並不是簡單的任務,但為了共同的未來,不要放棄。
高齡92歲的政治受難者蔡焜霖,拄著拐杖上台,他表示,有日本媒體訪問他時曾提到,國民黨副祕書長說故總統蔣經國於1987年解除戒嚴、推動民主,才有今天的民主自由,聽到這番言論,蔡焜霖不禁怒批「混蛋!亂講!」,究竟誰是威權統治時期的加害者,民主政府應該要給社會一個答案。他提到,我們沒有追究當時的政府在沒有戰亂與暴動的社會狀態下戒嚴38年,台灣人失去所有的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甚至生命的自由,這幾年許多人喊「今日香港是明日台灣」,蔡焜霖「我聽你在胡說」,台灣幾十年前就經過這樣的迫害。蔡焜霖也和政治受難者陳欽生、人權歌手艾文一起演唱多首歌曲,蔡焜霖隨後朗讀陳文成遺孀陳素貞寫給丈夫的信件。
台大學生會副會長蔡朝翔也提到,本應最自由民主的大學校園,因為知識份子擁有能力反抗政權,反而成了政府重點打壓、監控的目標。11年前台大第一次舉辦紀念晚會,當時沒有紀念廣場,且被各個處室刁難,蔡朝翔表示,陳文成紀念廣場設立一年多以來,沒有台大圖資系老師宣稱的「女學生怕鬼被嚇到」,反而在今年晚會前,接到校方公關中心通知,可以協助轉貼紀念活動資訊,令他感到欣慰,他說,在真相挖掘的路上,沒有結束的一天,但真相總是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