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媒體曾報導,空軍原訂計畫採購E-2D先進鷹眼(AHE)預警機以升級汰換現有E-2K機隊,但自2020年納入建軍規畫後,因成本與預算等因素延宕迄今,而近年E-2D籌獲費用有望下修,目前已在向美方詢問出售意願及報價。當然,事情的真相要比這稍微複雜些…

作戰需求
具備空中指揮與管制能力的預警機,無論對於非戰爭時期的空域監控、對在空與水面目標之掌握辨識、對共機擾飛灰色地帶威脅(即中共所謂的「繞島巡航」)等任務,還是戰時的空中攔截控管、巡航飛彈偵測追蹤或對我方攻擊機群的管制等任務,都能勝任。E-2D是我國目前唯一能獲得、其監控目獲與指揮管制能力均較現有之E-2K機大幅提升,還是跟美軍和日本都現役同步的新進構型,未來共通作業潛力可觀。這也就是空軍對E-2D作戰需求的根本邏輯。

至於空軍籌建新一代空中預警機案受挫的原因,採購成本居高固然是一個考慮,但的最主要還是因為受到拜登政府2022年初推出的對臺軍售政策影響,嚴格限制了對我提供載臺性質裝備。但採購E-2D仍為空軍最優先的需求之一。

首先,空軍現有的E-2機隊已服役多年,機體結構年齡最輕兩架的業已服役19年,其他四架從E-2T提升的(包括一架當年曾因落地重創修復者)則結構年齡已至少29年。根據美軍的評估,其中飛行時數最高者在2028年即將達到機身結構服役年限,必須開始認真規劃接替方案。此外,在2022年11月「2503」號機因機腹著地後經評估損壞嚴重決定不予修復,等於少了一架飛機,從而令其他5架E-2K因任務負擔顯著加重而縮短了其原先的可服役壽期。

E-2D與MQ-25無人機2021.8.18進行空中加油實驗(US NAVY)

與此同時,由於共軍近年來陸續開始部署新一代匿蹤戰機,巡航飛彈與無人機等低雷達截面 (low-RCS) 的兵力,國軍亟需構建能夠有效偵測追踪這類低雷達截面威脅的戰力。而E-2D所使用的APY-9先進混合式雷達 (機械旋轉+電子掃描) ,可在較遠的距離外,較可靠有效的偵測追踪匿蹤戰機等低雷達截面目標,亦可同時掌握數百公里範圍內的水面目標,對於遠程敵情狀況的監控以及接戰水面暨空中威脅所需之目獲均極有價值。這種預警與目獲能力對於台海防衛作戰極具意義,而且戰時美方 (暨或可能的盟邦) 能否或將如何提供迄今都沒有較明確的承諾或至少共識。至於E-2D戰時存活性的考慮,軍方在與美方合作分析評估後,也認為不構成足以否決作戰需求之因素。是以,國軍會對構建E-2D這樣相對昂貴 (但無可或缺又替代來源無法確定的) 的關鍵戰力繼續有所堅持,也無可厚非。

(對於E-2D雷達原理與抗匿蹤性能等較詳盡的技術討論,可參閱2021年的拙文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157008))

替代方案?
鑑於美國政府對於新機的軍售限制,空軍過去一年多來曾與原廠 (NG諾格公司) 研究對現有E-2機隊進行延壽、甚至考慮將雷達等電子系統提升之可能。但經美軍參與評估後已正式通知我方認為在技術與成本上均不可行。由於若干技術上的限制,現有的E-2C/E-2K型機無法提升至E-2D構型,只能引進新造的E-2D。這也就是為何美國、日本和法國等使用國均未提升其原有的E-2C,而都採購了新機來汰換其原有的鷹眼機隊的原因。至於空軍原本希望透過採購美軍剩餘物資(EDA)料件來提升我現有E-2機的任務妥善狀況,從而達成等同延長機隊壽限的構想,也因美國海軍告知E-2C系列的料件2027年後將無法繼續支援而胎死腹中。

也就是說,在可見的未來,我國如欲維持空中預警與作戰管制這個攸關掌握制空優勢的關鍵種能,唯一的選項就是設法新購E-2D了。這也就是雖然蔡政府因高度配合美方政策而對該案並不積極,但空軍卻沒有像海軍2022年對於MH-60R直升機案被美方打槍後就奉命撤案(取消原先已獲立院通過的採購預算)暫時擱置採購。事實上,空軍始終未放棄爭取。

採購成本的「機會窗口」與預算支應

現在的挑戰是採購成本以及國防預算在機會窗口能否支應的問題。

根據美軍2020年底的報價,台灣採購6架E-2D的總價約為23.6億美元(包括備份料件、後勤、訓練、技術支援等)。當時因為E-2D的訂單已近完成,若干需要長前置作業時間(long-lead time items)的關鍵性次系統需要兩年的時間預先訂製,故這些裝備的生產線將會於2024年開始關閉,導致往後再製造E-2D時就會必須重開那些生產線,從而導致成本暴增。當時美軍就告知我方,一旦錯過了那個機會窗口,那重開生產線就會導致採購同樣數量E-2D的成本暴增至80億美元!

所幸因為日本在2023年增購了5架的E-2D,所以延長了台灣可以較合理價位採購該型機的「機會窗口」。由於日本在2023年初增購了5架E-2D,這個機會窗口得以延展。但日本的訂單也只是為台灣爭取到了大約兩年的時間,也就是到2026年底左右,長前置作業期裝備的生產線就又要面臨開始打烊的命運。爾後再採購,每架E-2D的價格可能就又會高達現在的2.7倍以上,變得無法接受了。是以,把握E-2D所謂「降價」的機會窗口,以較合理的價格進行採購,就成為了空軍與時間賽跑的博弈了。

據了解,空軍現在正修改作戰需求,將採購數量從6架減少至5架,以降低全案總投資金額,希望能夠爭取國防部與層峰的支持。根據美軍不久前透露,台灣採購5架E-2D的成本目前仍應是在20億美元左右,但若是2026年底前未接到新的訂單,則需要長前置作業時間(long-lead time items)之關鍵性次系統的“工業基礎”(industrial base,這裡指的就是一般所認知的生“生產線”)關閉將無可避免。倘若屆時成本暴漲至美軍之前所估算的程度,那就意味著台灣將會與E-2D絕緣了。

中華民國空軍的E-2K預警機,性能由E-2C提升,未能如E-2D型大幅對搜索雷達、數位化座艙、任務電腦與操控系統等全部改造。(圖:中華民國空軍)

與此同時,軍方與國安高層於7月中旬在美國舉行的蒙特利會談中曾與美方討論E-2D的議題,但主要與預算能否配合為主。而且,拜登政府也還未對是否同意對於符合美方主張台灣應優先構建的強韌C4ISTAR能力與共同作戰圖像 (COP) 具有關鍵價值的E-2D這種載臺裝備放寬軍售限制一事正式表態。

空軍目前是希望能將E-2D案排入2027年度的預算,但這當然仍得視屆時實際預算狀況而定。不過,在未來幾個月至一年內,事態不無可能出現轉機。首先,今年11月美國大選後,倘若換人或換政黨上台,對台軍售政策有可能調整 (鬆綁),從而化解過去兩年多來的美方政策阻礙。此外,據了解,賴政府本就傾向進一步提高國防預算強化國防,而如果川普當選,台灣也勢必得對於投資自身防衛做出更具體的表現,故預算與軍事投資額度的問題或亦可得到疏解。無論後續大局發展如何,假如政府認為維持空中預警與遠程目獲戰力種能仍是關鍵種能而必須優先投資構建的話,那就應該支持空軍與國防部做好相關準備工作並繼續向美方爭取同意政策鬆綁,才有希望把握住以較合理成本採購E-2D的機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