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了避寒,讓人載去屏東喝了攤春酒,才知道民進黨屏東縣長初選打得如此激烈。回到台北,咖啡廳裡又聽了一下午抱怨黨內初選的雜談。這才發現,原來在藍營大吵的開放福食之外,這個年,民進黨過得並不平靜,而且很有可能在接下來幾個月中,會戰得更不平靜。

原以為屏東的內戰僅是地方事務,沒太關心,地方人士卻深覺不妙。

屏東內戰燒向黨中央

三個要選縣長的人,一個是縣長安排接班的周春米,一個是自稱英派又拉了老縣長蘇貞昌背書的莊瑞雄,另一個是最近貼文引用賴清德表態挺他的鍾佳濱。

各方不但在黨內互鬥,還鬧上媒體公開互幹,甚至連國民黨議長和議員都被拖進來攪和。至此,形同副總統、行政院長、現任縣長全都下水參戰,而且各據一方毫不相讓,茶壺裡的風暴現在已打到大街上砸酒瓶互毆,撕裂傷口恐難癒合。友人很擔心當年高雄市綠營初選內鬥,最後讓韓國瑜鑽隙勝選的悲劇重演。

一般來說,不論藍綠那個政黨,黨內初選都會像拳擊賽或跆拳道一樣,有些限制攻擊上限,要求點到為止的打鬥規則,儘量將競爭控制在「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的範圍之內,以免打到斷手殘腳鬥過頭,至少不該公開到媒體上爆料互K,以免初選完也無法整合。

但爭取提名心切的地方選將向來不太尊重這些規則,因為不是我的就不關我的事,很少人真會大局為重。此時就需要黨內更高層人士們出手壓制或協調,以免傷口惡化到成為蜂窩性組織炎。

屏東這局卻顯現出完全不同的樣貌,民進黨現任高層,剛從去年公投戰中破繭而出的未來總統候選人,即將退役的現任父母官,全都下水攪和在初選之中,政黨高層既沒有協調,也恐怕無力協調,甚至無法壓制各方公開互幹的行為,使得整個初選戰況失控,恩怨難解。搞不好,贏了初選,輸了大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地方政治搞掉一個黨

民進黨可別忘了,國民黨當初在各縣市的地方派系,很多都是這麼固化成形的。學者們研究地方派系,多愛追溯到第一屆縣長選舉時的競爭恩怨,但參與地方政治後才發現,那有人記得那麼多死人骨頭恩恩怨怨?

現實的分裂原因,多半產生於一黨(國民黨)獨大的政治格局下,黨內提名就形同當選,因此打贏初選即等同大選勝選,於是各方無不卯足全力拼殺初選,打得血肉模糊,錙銖必較。

從村、里、鄰到社區票筒,敵我區分必須鮮明,人我選票要精確到每一票都算得出來,所有樁腳必須長期綁定,平日不斷餵食恩怨情仇,你贊成的我必反對,你的人就不會是我的人,還要時時利用怨恨不滿尋機策反,如此才能在數十年歲月中,固化各自人脈與派系組織。

但其結果是,地方派系組織愈堅實固化,資源分配愈精密,各派系的控制力愈強,擴散力便愈弱。愈來愈多的游離選民,或不滿贏家贏者全拿的樁腳,選舉時倒戈到無黨籍或民進黨那邊去。搞不掉對手派系就寧可搞掉支持對手派系的那個黨或他的背後靈,愈鬥愈無限上綱,最後造成整個黨組織的崩解。

當年國民黨高層也不是擺爛不處理這些麻煩,但當年提出來的辦法很爛。國民黨提出的辦法就叫「政務官下鄉參選」,先是把經濟部長蕭萬長丟去嘉義市選立委,以其高知名度順利當選。

後來上了癮,吳清基等部長級人士也被丟下去選縣市長,朱立倫當到行政院副院長還被丟去選新北市長。如此既排除了高層升官障礙,解決了更高層的追逼壓力,又能輕鬆擺平地方派系互不相讓的爭鬥,取得勝利公算的最大保證。真是門不必花大腦便能一舉數得的好生意。

民進黨真正的麻煩

但這種玩法,當年就有黨政人士質疑是在飲鴆止渴。因為一到選舉就空降高層政務官下鄉,地方根本培養不出,也完全無心甄拔培養出下一代領袖人物的接班梯隊,優秀年輕人也無意留在地方發展。大家都想著坐直升機摸去中央任職,再空降回家衣錦還鄉。結果地方政治體系人才全被掏空,更嚴重地被知識有限,只知利益分配的地方型政治人物把持。

講白點,民進黨現在真正的麻煩,不是難以處理屏東這種地方政治初選惡鬥,而是黨政高層缺乏統一的信念與決心,沒有認清當年國民黨是怎麼垮的?沒有用心組建自家地方政治甄拔系統與組織系統,沒有建立接班梯隊的共識與制度。

甚至本該保留到最後協調與維持秩序的黨政高層,自己都跳下來攪和進地方派系的小恩小怨之中,盡失自身裁決時所必需的公正與信任。甚或賺了一個,得罪兩個,走進了不是自己人就不是人的窄路迷宮。等到無計可施,無法協調時,便丟個政務官空降轟炸,也許真能炸平地方反彈與對手,卻同時炸斷了接班梯隊,也炸碎了新一代政治幼苗的成長空間。

所以,小英與民進黨高層真該好好想想,這種初選惡鬥如何令行禁止?否則必然愈演愈烈。更該以國民黨從一黨獨大到分崩離析的經驗教訓為戒,建立甄拔制度並培養地方政治人物接班梯隊,而不是老愛吃速食的搞政務官空降。台灣不需要另一個國民黨,民進黨切勿走上愈來愈像國民黨的道路,更不要再犯國民黨當年一樣的錯誤。(原文刊載於ETtoday雲論2022.02.10,感謝吳崑玉先生同意全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