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世界各國關注類似處境的台灣,極可能被中共侵略,更多人關心的不只是軍方有沒有準備,而是到底台灣人民是否做好了戰爭等危機發生時的生存準備?在國防部於本週二、4月12日公布了國防部編撰的《全民國防手冊》之後,民間團體「沃草」接力,正式公布民間版的《公民行動指南》。「沃草」團隊15日與立法委員林靜儀、「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黑熊學院共同發起人沈伯洋等人於15日上午在立法院一同召開記者會,公布該團體2022年初就已經編撰的《公民行動指南》內容,除了教導民眾面對危機與戰爭時,如何製作飲用水,也列舉出每人每日所需飲水量,以及展示國軍與解放軍,包括服裝、軍徽等差異,避免民眾被認知作戰誤導。另外,對於官方版《全民國防手冊》內容遭到不少批評,例如戰時若停電、斷網時是否還能掃描QR Code來讀取資訊等問題,民間團體也幫忙緩頰,強調現代戰爭不是單一部門可以處理,建議政府多跟民間交流,一起思考如何保衛台灣。

「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力推民間版「公民行動指南」
「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4月15日受訪時力推民間版「公民行動指南」,期盼台灣民間與政府共同打造台灣強韌的全民防衛力量。(攝影:郭宏章)
負責編撰這一本由「沃草」出版的《公民行動指南》主編蕭長展表示,「製作手冊過程其實有發現到,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說,民眾其實很想瞭解,如果遭到戰爭的時候,他們要怎麼樣保護自己,如果台灣遭到敵人入侵,有可能會發生哪些情境,大家可以怎麼樣保護自己,和家人朋友。」

「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對於民間出版《公民行動指南》給予高度肯定,吳怡農說:「台灣的安全絕對不是一個部會的事,不是國防部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政府自己的事,我們需要全社會的投入,我們才有可能才有機會,去形塑一個更有韌性的國家。」

民眾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檢視官方版與民間版差異,在缺水的問題方面,國防部版本要民眾先檢視設施有無故障,並打自來水公司客服電話詢問,民間團體版本則是列舉每人每日需要多少水量,教導民眾平時就注意住家附近可取水處,並利用淨水錠製作飲用水。

在求生物資的部分,國防部版本簡單列舉包括餅乾、罐頭、瓶裝水等,希望民眾事先準備保存妥當。而民間團體版本則強調,食物要可在常溫保存、不容易變質腐壞,最好不需處理就可食用。

民間團體共推「公民行動指南」提供民眾應對戰爭等危機時的生存之道
民間團體共推「公民行動指南」,手冊內容提供民眾應對戰爭等危機時的生存之道(攝影:郭宏章)
有部分人士認為,民間版本的《公民行動指南》推出,可能被認為是與國防部的「全民國防手冊」打對台?多次就民防議題質詢的民進黨立委林靜儀向國防部喊話,現在的國防思維應當是:「我們是你的夥伴!」要知道民間團體並非是「來找麻煩」的。未來將協同專家重新盤點已「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民防系統,建立保護國家的「免疫力」。立委林靜儀表示,「尤其是國防部要知道,(民間版行動指南)不是來找你麻煩的,我們是告訴你我們是夥伴,國防部這次在編官方版手冊過程中,都在手冊裡面告訴你說,這件事情是某某部會在負責的,這就是這次官方版手冊,跟民間版手冊最大的不同,國防手冊或民防手冊,裡面最重要的資訊是,你有哪些資料,在這個過程中你必須瞭解。」

除了提供民眾各種生存指引,民間版的《公民行動指南》也著重在「認知作戰」的心理防衛,其中最重要就是國軍與解放軍的差異,包括服裝、軍徽、常見武器裝備等,要讓民眾在網路看到可疑影片時,能清楚辨別真偽。

國防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說,「從保護個人開始這是最重要的,接著可以保護群體保護國家跟社會,這是一個公民社會最重要的精神,我們的敵人不是在外部而已,還有包括很多已經越來越明確的武裝威脅。」

黑熊學院共同發起人沈伯洋指出,每個人在公民社會都有角色,在什麼位置該做什麼事,應該是每個人都要回答的問題。沈伯洋說:「希望大家看完手冊回答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

沈伯洋也強調,現在戰爭中「資訊」越來越重要,傳統防衛知識應該要更精進。尤其,台灣有與敵人裡應外合的「第五縱隊」,這更顯「社區防衛」的重要。但他認為,這需要有政府的配合,其實政府部會或地方本來都有民防相關知識者、民間也有各樣團體,但彼此橋接很重要。政府沒有整合,區域防衛會做不起來。希望台灣未來三年內可以建立國土防衛,增加台灣抵抗中國的決心。

民間團體「沃草」強調,時代已經不同,保衛國家不只政府有責任,全民都該一起參與,才能真正建立「全民國防」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