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紀念日,為了追思每年一戰終戰紀念日,法國在台協會今(11)日於清法戰爭紀念園區舉行紀念儀式,基隆市文化局與歐洲經貿辦事處德國、比利時、西班牙和英國代表一同到場獻花致意,紀念儀式中並有台北歐洲學校學生朗頌以和平及自由為題的文學作品。秘書長黃駿逸說,沙灣歷史文化園區作為見證清法戰爭的重要歷史場域,未來將持續邁向成為臺灣與歐洲夥伴關係的重要地標。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公孫孟提到,感謝基隆市政府與文化局持續性地維護清法戰爭紀念園區,這裡除了悼念1884-1885年清法戰爭中犧牲的法國士兵,也成為我們每年邀請歐洲在臺代齊聚悼念一戰終戰紀念日的重要場所。同時,清法戰爭紀念園區更象徵臺歐夥伴關係的重要基礎,共同分享和平、民主與人權價值。
黃駿逸表示,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迎來和平,自此之後的今天,世界各地都有追思活動。今年2月俄烏戰爭不幸在歐洲發生並持續到現在,我們除了祈禱烏克蘭早日脫離戰爭威脅,同時我們仍須記取歷史教訓,珍惜和平得來不易。
黃駿逸說,基隆作為臺灣唯一舉辦紀念儀式的地點,文化局與法國在台協會一同編製的導覽手冊,象徵臺法之間更深一層的文化交流,也代表清法戰爭的歷史背景重新被轉譯輸出。近幾年「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的調查研究,讓沙灣歷史文化園區的多元歷史向世界再次傳達,基隆維護多元文化的完整性上不遺餘力。
黃駿逸進一步指出,由地方自主發起,2005年開始每年農曆七月四日的鷄籠中元祭,這裡都會擺上紅酒與麵包,為留在臺灣的法國士兵進行普度,我們希望藉由文化生活的向外連結;文化資產的彼此串連,讓大家更願意走進來,再次認識土地的歷史,創造新的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