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公布國內新增3,05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969例本土個案及89例境外移入(7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指揮官陳時中對於日前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粗估這波本土疫情,全台會有20%、約460萬人確診。對這樣的說法,2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指揮官陳時中回應,若全台灣達到20%確診數字,「就正式走入跟病毒共存的時機」。
陳時中進一步指出,要與病毒共存的國家,多半是「時勢所逼」,也就是說國內的公衛量能,已無法負荷,不過仍努力將社會傷害降到最低。針對國內疫情,未來的大方向還是要把防疫做好。陳時中再度呼籲民眾打疫苗,像是6-11歲兒童、以及65歲以上高風險族群施打第四劑疫苗等 ,然後將輕重症做出分流。
陳時中強調,所謂15至20%就是「實質共存」,一旦染疫人數持續增加,相對社會管理及接觸者情況就不會太敏感,且現在多為輕症,實際上已經與病毒共存,反而要多關注中重症的醫療量能。
至於有媒體提問,這時候是否會進一步暫停餐廳內用餐飲。對此,陳時中表示,若確診的比例達到15%-20%的話,就是正式走入跟病毒共存的時機了。因爲如果這波達到20%確診的比例,加上過去曾經有染過疫的人,全台灣應該有達到50%的比例確診的話,再加上打疫苗,整個社會的防禦力就足夠了,這時候不會宣布禁止餐廳內用。
陳時中強調,對於暫停餐飲內用,只有在疫情發展快速的時候來做,是希望大家盡量避免在餐廳內用,但不用太過於恐慌。
此外,有媒體關心疫苗後續到貨情況,提問是否本月底會有150多萬莫德納抵台?陳時中表示,手頭上大概50幾萬劑,月底有兩批莫德納會進來,下個月也還有兩批。陳時中也表示,至於BNT(輝瑞)的數量,則要等簽約後,才會和大家報告。
在記者會上,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969例本土病例,為1,458例男性、1,510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3月13日至4月21日,其中包含1,549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佈為新北市(1,000例),臺北市(663例),桃園市(414例),基隆市(216例),臺中市(139例),花蓮縣(92例),高雄市(82例),宜蘭縣(80例),雲林縣(42例),新竹縣(38例),彰化縣(37例),新竹市及臺南市(各34例),屏東縣(32例),臺東縣(22例),苗栗縣(19例),南投縣(10例),嘉義市(6例),嘉義縣(5例),澎湖縣及連江縣(各2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6例男性、5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5例),菲律賓(2例),加拿大、美國、印尼及日本(各1例)移入,另78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20日至4月20日。
指揮中心指出,今年4月20日公布之本土病例案38117及案40265,經疫調後分別改判為馬來西亞及帛琉境外移入病例。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892,91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849,302例排除),其中43,243例確診,分別為10,076例境外移入,33,11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原本土病例案39690經疫調後為陰性個案,改列空號),累計20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5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