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今天(4/21)發表影片聲明指出,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辭世,享壽88歲。教廷新聞室於當地時間4月21日(台北時間4月21日)發布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安息主懷的消息後,賴清德總統已於第一時間指示我國駐教廷大使館轉致總統唁電,表達我國人民及政府深刻哀悼。

外交部長林佳龍今天下午得知方濟各教宗辭世消息後,立即向教廷駐台大使館代辦馬德範蒙席(Msgr. Stefano Mazzotti)轉達我國悼念之意,外交部也同步向台灣天主教主教團主席李克勉主教表達慰問。

外交部表示,基於台梵深厚邦誼,我方除將派遣適當層級官員擔任特使參加教宗喪禮外,我國政府高層亦將出席教廷駐台大使館舉辦之追思彌撒,以表達台灣人民、天主教會教友及政府最深切的哀思。

根據中央社報導指出,首位出身拉美的教宗方濟各,2013年以黑馬之姿上任,他積極提升天主教女性地位,對同性戀持較寬容立場,關懷貧苦移民、反戰、熱衷環保、作風親民,使他成為繼若望保祿二世後,另一位高人氣教宗。

不過,相較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高揭反共大旗,方濟各常被視為近代最「親中」的教宗。他的理念接近政治光譜左派,他隸屬的耶穌會,在明朝曾派遣傳教士利瑪竇敲開中國福傳大門,方濟各承襲此一傳統,從不諱言自己懷抱「中國夢」,渴望訪問中國。

2018年,在方濟各大力推動下,教廷與無神論的中共政權關係出現歷史性破冰,雙方簽署效期2年的「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多位教廷涉外官員曾向義大利媒體透露,教廷中國政策完全是實現「教宗本人的強烈意願」。

梵中協議在2020、2022年兩度續約,2024年三度續約時將效期「延為4年」。當時即有輿論臆測,方濟各年事已高,此舉恐是為確保他念茲在茲的梵中對話路線,不會因他個人健康惡化,在短期生變。

外界之所以揣測,方濟各在晚年著手為其遺志鋪路,主因是他經常展現使命感與強烈個人意志。

方濟各前任者、教宗本篤十六世2022年底辭世,本篤在2013年就以健康因素提前退位;方濟各近年經歷數次手術、住院,僅能以輪椅助行,主持繁縟儀式相當吃力,但在媒體屢次追問下,他都強調從未萌生退意,繼續站上風口浪尖,針砭最燙手的國際時事。

從俄烏戰爭到加薩衝突,都可聽到方濟各聲嘶力竭倡議和平,即使因此「踩雷」也在所不惜。2024年3月,媒體報導方濟各在專訪中脫口說,烏克蘭應有「舉白旗」的勇氣談判,引發排山倒海批評,讓教廷事後被迫出面澄清緩頰。

但類似爭議從未讓方濟各卻步,他不在乎被貼上「過度政治化」標籤,也無懼槓上美國總統川普等大國領袖。在川普第一任期,兩人即已因移民問題隔空交鋒,方濟各稱川普築牆阻擋移民的作法「稱不上基督徒」,川普反擊教宗質疑別人信仰「有失格調」。

川普2025年開啟第二任期,起手式是大舉驅逐非法移民,再度戳中方濟各最在乎的痛點,教宗立刻透過一封給美國主教團的公開信,唱衰川普的移民政策注定將「惡始惡終」。

中央社報導也指出,在方濟各過世後,依程序將由樞機主教團未滿80歲的成員互相推選下任教宗。梵蒂岡官網截至今年1月底最新統計顯示,總數252名樞機中,138人未屆齡、有投票權,其中多達110位是由方濟各任命,多為其親信或理念相近者,這讓不少觀察家推論,「後方濟各政局」仍可能延續其路線。

不過本名伯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的方濟各,是近700多年來首位非歐洲出身教宗,儘管他是義大利裔阿根廷人,他上任後大量拔擢來自拉美、非洲、亞洲的樞機,顛覆梵蒂岡傳統歐美幫掛帥的權力結構,也讓部分專家認為,教會內歐洲派或保守派可能聯合陣線,在下輪教宗選舉力求「變天」。

特別是美歐近年皆有右派崛起趨勢,保守派對於方濟各主政下的教廷,一味對中國採取綏靖政策,早已怨聲載道。他們質疑方濟各言必稱人權,卻從未批判中共對新疆維吾爾族、香港、台灣、中國地下教會的打壓迫害;另有不少教友投書勸諫,教廷不應像世俗政權過度精算,放任「政治目標」凌駕「道德權威」。

不過也有梵中專家認為,方濟各與若望保祿二世的信念其實殊途同歸,親中只是方濟各降低中共戒心的「保護色」,方濟各真正目的是要藉著對話,一點一滴推動中國宗教自由與社會開放,至終促成中國民主化。這是曠日廢時的工程,正如方濟各常說的,「和中國打交道必須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