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tain Kirk觀點】中元普渡鬼故事多 中共與紅統硬扯裴洛西訪台為侵擾台灣藉口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於8月2日晚間抵台訪問,行政專機落地後的10分鐘,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同時發布裴洛西的投書─《為什麼我要率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內容強調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堅定不移」。訪問期間,裴洛西至立法院拜會,進總統府獲頒「特種大綬卿雲勳章」,最後參訪景美人權園區,與台港中維權人士面會,其聯邦眾議院議長網站陸續更新其拜會行程的新聞稿,更是定調此行為「正式官方行程」。

此行是美國2018年通過《台灣旅行法》後,來訪層級及我國出席官員職位最高的一次,本來應該是場宣示台美堅定而持久的友誼的盛會,但正處民俗月的台灣仍不免飄出幾則鬼故事,企圖擾亂人間生活。

裴洛西來台訪問會帶來戰爭?

回答這問題前先確認所謂的「戰爭」是由誰發動?他們為什麼要動武?總歸根本,在於中國認為台灣是他們的一部分,沒有主權的存在,從其「一中原則」及《反分裂國家法》可窺知一二。而美國對台政策是基於「一中政策」、《台灣關係法》、雷根六項保證與美中三公報。美中三公報皆闡明,美國「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認知」(acknowledge)中國的立場—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美國從未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僅對中國的看法表示「知道了」。

回顧台海迄今發生過三次危機,沒有一次是台灣先動武,都是中國想發脾氣就軍事恫嚇台灣,包含本次裴洛西訪台。為什麼一個國會議長來台灣,中國政府可以如此如喪考妣?曾訪問過台灣的美國國會議員多如過江之鯽,皆符格美國一中政策,唯獨對裴洛西之行大動干戈。況且2020年就有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率團訪台5天,還在立法院發表演說高喊「我是台灣人」,同樣受蔡總統贈與特種大綬卿雲勳章,為什麼中國卻沒如此生氣?

這全都是因為中國政府只是不想看到他們討厭的人來到台灣,只要我看你不順眼,你去台灣就是在挑釁我。有沒有發現一個很離譜的現象─誰是麻煩製造者是中國在定義的。在台某些輿論,全部都圍繞在怎麼做才能避免中國不開心,極度的荒謬。台美兩國的人民要怎麼互動交流,還需要經過無法代表中國人民的中國政府批准?就像中國宣稱對台灣海峽享有主權權利和管轄權;在南海抽沙填島造陸,說那是他們的「島嶼」,具有領海跟經濟海域,為了不讓中國不開心,難道大家都要默認嗎?連符合以往慣例的國會議員參訪,竟也處處自我審查,深怕自己是那個中國口中的挑起爭端的人。中國的情緒勒索,不懂那些人為什麼樂的全盤接收?

只能說,中國政權一向是用擴張掩飾內心的惶恐,隨時準備鬥爭,隨時準備戰鬥,是他們千古不變的生存方針,只要找到適合的時機與藉口,就會故意引發衝突。所以我們原本就不需討論裴洛西要不要來,而是中共政權該不該存在。

拜登為什麼不阻止裴洛西訪台?

總歸一句,「三權分立」。若要細說,要從美國的政治體制談起。美國將國家最重要的制度、典章寫在一部法典,即為歷史首創的成文憲法,當中最重要的概念為「權力分立」。該充滿古典自由主義精神,理論基礎參考洛克以降各種古典自由主義(Classical liberalism)的學者,包含法國的孟德斯鳩等,將其概念表彰在聯邦政府憲法之中,例如限制政府的權力來保障人民的權利、定期改選、三權分立制度等。後來古典自由主義被稱為立憲主義 (Constitutionalism),強調不是限制人們的權利,而是限制政府的權力,防止政府濫權。《聯邦論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可看出當時美國制憲先賢(Founding Fathers)制定憲法的思考方式,在第51號文章有提到下列以下各點:
 「你必須使政府有力量,能夠控制被統治的人」-授予權力;
 「使政府能夠控制自己」-避免濫權;
 「依賴人民是控制政府的最基本辦法」-定期改選,選票制衡。

這是人民與政府簽訂契約的觀點,透過權力制衡防止政府濫權,並由人民定期檢視政府績效。在三權分立的體制下,立法與行政權各有獨立的職掌,有其獨立地位,兩者不能侵犯彼此。所以總統拜登是國家元首,也是最高行政首長,總統與閣員不得由議員兼任,也無須接受議會質詢。例外是依據美國憲法,總統有向國會聯邦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進行國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報告的義務,總統報告完畢不須接受質詢,便可離席。

立法部分方面,美國聯邦政府的立法分支(The Legislative Branch)指國會兩院,即聯邦參議院和聯邦眾議院。所有立法都須經聯邦參、眾兩院通過,並由總統簽字才可生效。裴洛西所在的聯邦眾議院被視為「民眾之議院」(House of the People),有435名議員,各州議員人數按人口比例確定,兩年一任,得連選連任。聯邦眾議院的職權包括:
 可對總統和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出彈劾指控。
 所有涉及增加歲收的提案必須從眾議院產生。
 如果在總統大選中沒有任何一位候選人贏得選舉人多數票,眾議院負責決定總統當選人,一州一票。

因此,聯邦眾議院有權代表民意對不適任的總統(行政權)、大法官(司法權)提出彈劾案;監督行政權的歲收財務規劃;當統總難產時代表民意選出新任美國總統。作為一個成熟民主政體的美國,三權分立明確,身為聯邦眾議院議長的裴洛西於法根本沒有義務聽命總統拜登的指示,甚至其所在的聯邦眾議院有權對拜登提出彈劾,或是若在2024年總統選舉(假設拜登有參選)沒有一個候選人拿下270票以上的選舉人票,裴洛西可不投拜登一票。如果拜登「禁止」裴洛西出訪,等於是打破美國長久立國的基礎─權力分立的概念,不但違憲,更將遭到美國人民所唾棄,因為舉此是撕毀人民與政府之間的契約,依照美國立憲精神,人民是有權將其推翻!

說出「拜登為什麼不阻止裴洛西訪台」如此怪談的人,剛好與中國外交部8月2日的發言沆瀣一氣。中國內部只有「立法局」、「鼓掌通過」的中國式民主,當然不懂什麼叫三權分立,何謂權力制衡,以為當國家領導人就可以像習近平一樣權力一把抓,對各層面的國家體系指指點點,上下其手,完全貫徹他的個人意志。無怪乎,會鬧出要行政部門管管立法部門的中國級笑話。

不必與中國交惡,臺灣應該左右逢源,而不是左右為難?
此語出自柯文哲8月2日裴洛西訪台當日的FB發文,表達他一慣的「台美中等邊三角形」國際關係的看法,大呼在美中兩強權中間要保持等距,不要選邊站,這樣才能左右逢源。

國際三角政治是這樣:有A、B、C三國,若 A 是最強,會對 B、C 產生壓力,所以在國際關係上最有可能是眾弱同盟。如果有第一強國聯合第三強國對抗第二強國的狀況,通常是第二強國在快速爬升,戰略姿態很高進而威脅到其他國家,所以AC才會聯合起來。一旦 AC 關係改善,B會如何回應呢? B會挑撥AC之間的關係,開始討好 A並壓迫C。套在台海,A是美國,B是中國,C是台灣。以台灣立場要玩得好,當然是在美國拉攏我們的時候讓他相信台灣是可以合作的對象,並且多要一點有利於台灣的東西。當中國試圖改善與美關係,台灣應從不可替代的因素去說服美國,或讓他們相信與台灣同邊對美的利益比較大,像是價值觀、地緣、科技供應鏈等等都是可運用的好素材。無論哪種情況,最佳解都是站美國那一邊,只有怎麼站跟距離要多近的差別。

柯文哲的說法透露出他不懂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與主權的弱勢之處,另一方面也等同在拉攏「敵國」中國,傳達他及民眾黨都在待價而沽的訊號。或許我們在七月時候供品要增列一項「滅蟑」,讓這些蟑螂鬼永世不得超生。

希望日後幾天中元普渡之後,這些鬼故事的創始者能吃飽喝足,回到該去的地方。

 

(作者Kirk Lim 為業餘政策研究人員,本文不代表《前進新聞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