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大選辯論會明(5)日登場,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民進黨候選人陳時中、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捉對廝殺。對於這場辯論會的觀察,有認為要扭轉選民印象,也有認為要努力維護人設,但從「滿足理論」而言,恐怕最重要的是滿足觀眾的期待,尤其是媒體的期待。
陳時中戰略錯誤?還是欺敵之計?
一般觀眾一看到「辯論」這詞彙,想到的就是唇槍舌劍、滔滔雄辯,因此在辯論會這個劇場上,候選人都必須進入「舌戰」狀態,一方面要清楚劃分敵我,一方面要持續猛攻,最好就連防守也都以攻擊來取代,這才符合觀眾的期待。
就此以觀,當陳時中老早就否決攻勢戰略、強調政策願景之時,就註定其戰略錯誤,因為把一場辯論會變成極度無趣的政策發表會時,他毫無亮點且似老人說教。同時,當對手不斷猛攻,陳時中卻始終挨打、疲於解釋,這也只會讓他更加失去氣勢。
與此同時,若陳時中只是一味講述政策願景,這對最特殊也最特別的一群觀眾…也就是「媒體」,這無非是一場「人間煉獄」;設若整場聽下來昏昏欲睡、寫稿時難以下標、內容又專業生澀,如此不僅難寫、寫出來也沒有亮點跟流量,甚至導致編輯台下令:多寫蔣萬安、黃珊珊。因此,對於媒體稱陳時中老早就否決攻勢戰略,吾人寧可相信這只是大戰前的欺敵之計。
蔣萬安會不會忘了自己要挑戰誰?
至於蔣萬安、黃珊珊,他們在攻勢戰略上應較無問題,尤其兩人都律師出身,事前也已設定好許多攻勢議題,可以想見他們會火力全開。因此對於這兩人,需要觀察的是戰術層次,亦即所謂的「角色」。然而,角色並非指他們的形象或是人設(此層次又更低了,是戰技層次的議題)。
回到「滿足理論」,蔣萬安在這場選戰以及辯論之中,身份是在野爭取執政,因此必須扮演好「挑戰者」角色,所以市民期待看到的是,蔣萬安點出現況下的市政問題及不足之處,更要點出現任市長柯文哲以及柯的指定接班人黃珊珊的問題及不足之處,最好多以人做為攻擊標的,這才夠精彩。
就此以觀,蔣萬安若只顧著攻擊陳時中,或是為了藍白合等政治因素,忽略了「挑戰者」這個角色,這樣反而給黃珊珊製造機會,也會讓觀眾心想:「就算蔣萬安證明陳時中很爛,但這次是要選台北市長,不是選防疫指揮官!」
藍綠一樣爛?黃珊珊就怕柯文哲更爛
由於觀眾期待看到精彩的辯論,且在辯論場上無法施展執政優勢大灑幣,所以身為現任台北市政府代言人或接班人的黃珊珊,剩下的就都是「執政包袱」,舉凡施政滿意度最差、人口持續流失、社宅頻頻跳票等,同時還要背負像柯文哲那樣沉重的包袱,近期柯還跟淹水受害民眾隔空嗆聲,在在讓黃珊珊出師未捷身先死。
幸好在三腳督的格局之下,若陳時中扮演一個「不挑戰的挑戰者」,蔣萬安扮演一個「只挑戰陳時中的挑戰者」,在陳蔣都很爛的情況下,黃珊珊有可能打出一波「藍綠一樣爛」,並順勢「道己之長」,細數她對市政的了解、對每一個鄰里的嫻熟,以此異軍突起。
不過,要陳時中、蔣萬安一丁點都不去批評柯文哲、黃珊珊,這實在難以想像。因此黃珊珊較適合做的,就是「透過攻擊對手政見,來防守自身缺點」;舉凡陳時中的免治馬桶、蔣萬安的預約公車等等,黃珊珊都可痛下殺手,這才是觀眾想要看的精彩辯論。
以「人設」代總結:坦率做自己才是最好的人設
最後,有關「戰技」的議題,其實就是候選人要用怎樣的詞句、語言、音調、肢體語言,來滿足觀眾的期待,並激發出正面的回響,某程度這就是所謂的「人設」。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台北市選民很特別,他們不喜歡過多的包裝,覺得那樣反而太「假掰」,這也是為何像柯文哲那樣「白目的人」,居然能擔任市長8年。
因此,與其設定人設,把候選人搞到很緊張、不習慣,最後變成「四不像」;不如請他們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跟動作「Fire at will」(隨意開火),而幕僚要做的,就是多準備一些子彈。如此既能讓觀眾看到火花四射、精采絕倫的辯論會,也能從中觀察到候選人的真實面,這才是一場好的辯論會。
但回到現實面來看,若陳時中只講政見、蔣萬安只攻陳時中、黃珊珊只講政績,這一場全台投入的九合一選戰中,唯一一場真正的電視辯論會,恐怕令人失望落空的可能性比較高。
(作者:凱夫斯基,本文不代表《前進新聞網》立場)